培训机构老师要失业了「多地教育部下发通知,“课后延迟服务”迎来改革,家长表示焦虑」多地教育部下发通知,“课后延迟服务”迎来改革,家长表示焦虑
作者:xiatiandewanfeng
栏目:行业资讯
文▎钱进来
作为一个师范生,当老师是小王的第一目标。
从大学里毕业的她,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晰的目标规划,比起传统的公立学校,小王更加向往私立的教育机构。
因为在私立的教育机构里,没有“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也不会有人看你的资历,作为老师你只需要专心上课就行。
可以说在教育机构里,小王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除此之外,教育机构的收入也比公立学校更加可观,工作的第二年小王就实现了人们口中的“月入过万”。
当时的教培行业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
拿着一万多块的工资,小王认为自己毕业时的选择十分正确。
可让小王没有想到的是,朝阳产业变成夕阳产业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成了小王人生的转折点。
所谓的“双减”政策,就是“减少校内学生作业”、“减少学生校外培训”,而小王的工作正是给学生进行校外培训。
接到人事部门的电话后,小王去公司办理离职手续,虽然公司方面有一定的补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还是失业了。
虽然在教育机构当老师压力并不算小,但失业之后用小王的话说就是“从来没觉得上班是那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对于小王而言,自己毕业以后在这个行业打拼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她不是跳槽的问题,而是自己所在的整个行业都没了。
教培行业的老师都去了哪里
同样的情形不止发生在小王身上,“双减”政策是整个教培行业的大地震。
在双减政策之前,全国教培机构超过60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000万,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人民币,并陆续有教培机构在海外成功上市。
然而随着“双减”政策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教培老师重新进入待业状态,曾经的前浪再次被迫成为后浪,杀向就业市场。
这些重新就业的教培老师们去了哪里?我想用新东方的故事来说明。
如果要说这次双减政策落地,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谁,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新东方了。
曾经的新东方站在时代的风口之上乘风而起,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如今行业地震,摔得最惨的同样是新东方。
“新东方退学费和员工的遣散费达到200亿。”
这个新闻曾经一时间霸占热搜榜单,同期公司的营收同比下滑56.8%
俞敏洪曾经谈到,新东方教培老师的就业去向。
有的人依旧选择在留在教培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创业,开办了自己的小工作室,主打留学语言的培训。
有的老师至今待业在家。
而俞敏洪本人则带领着新东方的头部精英老师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他们进军直播带货行业,创办了“东方甄选”的带货平台。
进军直播带货行业的新东方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在直播界已经有“顶流”带货主播的存在下,仍旧进入了这一陌生领域。
就像俞敏洪自己说的那样,开始直播带货后,新东方的老师转型为主播,却也因此收入缩水了8成。
他们中有的人年收入能过百万,如今一年到头最多只能拿到20、30万。
曾经的龙头老大开始转型之后,变得像一个三流公司。
好在,他们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转型之路——知识带货。
在如今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你能看到有的人用英语介绍一份原切牛排,有的人用多国语言翻译着一本书的名字,有的人能用速冻水饺给你讲“妈妈的故事”。
无数在他们直播间里下单的网友们感慨到:“就是忍不住想买。”
知识永远是抵御困境的良药
纵观新东方的转型之路,那些精英教师们在教培行业的时候,日积月累的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但新东方却找到了永不过时的流量密码——知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崇拜,在任何时代都是“顶流”。
在“双减”政策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都以为俞敏洪会就此退休,当新东方开始转型的时候,更是无数人唱衰。
没有人会想到,新东方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想借用新东方转型的故事说明一件事,在任何时候,知识永远是抵御困境的良药。
我也希望那些待业在家的教培老师们,也能从新东方身上看到希望:
别着急,慢慢来,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逗号。
话题讨论:
双减之后,教培的你去了哪里呢?
?
双减政策落地后,数以百万计的校外教辅人员面临工作危机,其中还有很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该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因为待遇优厚积累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甚至有些公立学校体制内的老师,也心动不已,差点就跳槽了。
俞敏洪曾胸有成竹地表示,100年后阿里巴巴未必还会存在,但是教育一定在,新东方一定在。马云当下就怼了回去,教育肯定会在,但是新东方未必会在。没想到还真是一语中的,新的教育政策落地后,新东方的名师们也将不得不被迫转型。
新东方曾是校外英语培训机构中的佼佼者,本来只是以出国留学语言培训为主,后来根据家长需求才向学科培训延伸。最辉煌的时期,各大升学考试的学科,线上线下学生人满为患。谁知就在去年暑假伊始,情况急转直下。
本来俞敏洪还想转型做新概念英语教学或家庭教育培训,效果都不理想。最后索性破釜沉舟,退掉所有教室,把新购置的课桌椅全部捐给乡村学校,带着精简后的5万多名教培老师,走上了带货之路。
有人猜测之所以俞敏洪这样做,多半是受前新东方名师罗永浩的影响。可是很难保证所有老师都有老罗的智慧和口才,大家并不看好他们,觉得他们颜值不高,也不会销售技巧。一群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卖货”,这难道不是浪费教育资源?
转型初期,他们一场直播,连9块9的低价产品都卖不出去,每个月拿着3000块钱的底薪苦苦支撑。听过这些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家长不禁纳闷,为啥这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才华横溢,宁可放下教书育人的梦想也不去考教师编呢?
近两年无论是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还是教师编制考试规模,都有明显增加。除了应届大学生以外,还有很多是来自校外教辅人员。
以往相当老师的应届生有两条路,一条是拿到教师资格证后,考公立学校的教师编制,待遇一般贵在稳定。另一条路则是去民办学校或校外辅导机构,没有编制,但是待遇方面却非常诱人。
教培行业暴雷后,大批教培人员失业,再加上应届生失去了一条就业路径,自然更加难上加难。这些面临转型的校外教培人员,当初没有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如今再次面临选择时,即使心中还有教师梦,也未必会考教师编。
以董宇辉老师为例,他从小家境贫寒,姐姐为了供他和弟弟上学,很早就辍学打工了。董宇辉毕业后,就想挣很多钱,来回报家长和姐姐为他做出的牺牲。
董老师作为新东方的学科带头人,寒暑假期间月薪能达到5万以上,平时比较少,年收入也能达到50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他去考教师编,未必考不上,但是以后该拿什么去孝敬家长呢?
毕竟大多数教育行业从业者,都是普通人,尤其是男教师还有养家的重担在身。不能要求所有老师都像北大韦神那样“纯粹”,能用自己的学识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有何不可?
还有网友猜测,民办学校的老师和教培老师,只负责讲课就好,相对来说更加纯粹。而体制内的老师,看似稳定,实际上要承担很多事务性工作。再加上即将落地的轮岗制度,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工作,自然会让人望而生畏。
看过董宇辉老师、顿顿老师、明明老师等新东方老师直播的人,都应该明白,他们真的是一群站在阳光下的人。没有销售技巧,只有视听享受。即使在最艰难的低谷,老师们也没有喊过去教过的学生来捧场。
一次,董宇辉老师认出有过去的学生在看他的直播,他没有表现得很开心,反而很生气。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教师身份,像在课堂上一样告诉学生:赶紧放下手机,去看书、去学习、去旅行、去锻炼身体,去做什么都行,去谈恋爱都行,就是不要把大好青春都荒废在这里。
网友们也破防了,这样的老师离开讲台真是太可惜了。董老师谈起自己火出圈一事,直呼最想做的还是想回去当老师。
俞敏洪透露,下一步可能会建立一所直播带货培训学校,把成功经验传递给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如此一来,这些名师又有机会站在讲台上了,或许离开英语教育后的新东方,将再一次站在了时代发展的风口之上。#我在头条搞创作#
今日话题:大家如何看待俞敏洪要办学校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
0 评论